茶派网茶友会
标题:
讲述僧茶轶事聆听智慧声音:红尘外的茶香(十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深山古茶
时间:
2013-2-19 16:44
标题:
讲述僧茶轶事聆听智慧声音:红尘外的茶香(十三)
第13节:白居易与韬光寺的茶(3)
二人相视而笑,共坐煎茶。韬光和尚请白乐天煎点,乐天却极力推让了一番——好容易寻见一位红尘外隐士,正要尝尝这不着尘俗的茶味呢。
韬光和尚也不再推托,笑而入座,将袈裟的袍袖稍稍向上提了提,执起竹勺开始煎点起来。韬光和尚的手指瘦削细长,在博弈时显得从容而有力,但是在煎茶时,又透着轻柔、连绵的韵味,把乐天看入了迷。这茶虽然是乐天自家里带来的,韬光和尚却仿佛早已谙熟茶性似的,手下竟无丝毫迟缓犹豫,成竹在胸。
一时茶得,白乐天端起茶碗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只觉茶味鲜馥高峻,遂请韬光和尚点化煎茶之道。韬光和尚却淡然一笑道:“老衲一介山僧,哪里懂得什么煎点之道了。只是火热则炙茶,水开便投茶,茶开即品饮罢了。”白乐天心中又对韬光和尚起了几分敬意。
此时山中清风习习,白乐天吃了几盏茶,自觉胸中陶然,遂叫小僮搬来了那“九霄环佩”琴,先向韬光和尚道了恼,便放在膝上抚起来,一时间松风、水声、波浪声伴着琴声直冲入云。
白乐天一曲弹罢,韬光和尚喝彩道:“好琴,好音,更是好乐师!”
白乐天笑道:“晋代时陶渊明也好抚琴,只是他的琴却是无弦之琴。从前我不解为何无弦而弹,今日在法师台前饮茶,却好似悟得一二分呢。”韬光和尚大笑,复添水煎茶。
二人抚琴茶话至晚,老僧煮了胡麻饭,下饭的只一碟自腌的山葵酱。不过是山中野味,稻米也是自种,白乐天主仆吃来却觉香美异常。
临行时,白乐天解下腰上所系羊脂白玉的莲珮赠予韬光和尚,韬光和尚僧婉拒了,又让小沙弥装一罐山葵酱给他们带走。
白乐天归家后一直惦念山上的韬光和尚,数次携琴再访。杭州城一干才子、诗人见二人往来甚密,每每撺掇乐天将韬光和尚邀下山来泛舟同饮。乐天不悦道:“韬光法师何等高洁人物,岂能与一干俗流同游?”
这一日白乐天打点了民生诸事,正自无聊,恰好常州刺史遣驿差送来十片阳羡茶。乐天大喜,心想自己多次去韬光寺叨扰,讨吃讨茶,还未曾赚韬光和尚下山来吃过一次茶,不如趁这次以新茶相邀。遂差人去买了最新鲜齐整的蔬菜,收拾了一桌好素斋,又唤僮儿代去邀韬光和尚来共茶饭。欲待下个帖子以茶为由相邀,又恐韬光和尚怕俗推托,特做诗一首,也不具名,也不托礼,嘱僮儿转交: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书罢,自己越看越得意,遂交于僮儿着他快去快回。
僮儿到了韬光庵,见了韬光和尚,依嘱交上诗帖。老僧看后笑而不答,拿起笔来略一思忖便成一诗: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书毕,交与僮儿道:“不用回话,交与你家主人自知。”
白乐天阅罢韬光诗文,又好气又好笑道:“偏是这老僧可厌,罢也罢也,‘明月难教下碧天’,那只好我去庵中就明月了。”只得将烹制好的素斋用攒盒装了,又携了数片好茶上山。至韬光庵只与法师吟诗品茶,把刚才诗词酬答的事再也不提。
白居易最是诗人中难得的,诗写得好,琴弹得不错,政绩突出,还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更难得的是,他与韬光和尚的往来始终其淡如水。那时白居易已经写出了传世佳作《琵琶行》,即便在诗人辈出的唐代,他在诗坛的地位也是不低的。韬光和尚婉拒他的茶宴,他不仅没有因此动怒,反而渡湖去找韬光和尚吟诗品茶,凭借着这种胸怀与气度,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史料中有关韬光法师的记载很少,只是杭州巢枸坞仍留有“韬光庵”这个地方。今天,你仍可以在这里吟诗、烹茶、抚琴、观海,诗可以是一千年以前的,琴也可以是一千年以前的,当然,海亦是一千年以前的。一千年以后,谁能够在这里,一无挂碍地饮一盏茶或听一曲琴,厮守着一个静默的庙庵,面对海涛,心如磐石。
欢迎光临 茶派网茶友会 (http://bbs.teap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