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派网茶友会

标题: 有关黑朱泥壶和焐灰壶的个人浅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博士狼    时间: 2011-1-24 04:31
标题: 有关黑朱泥壶和焐灰壶的个人浅见
经常听到有些玩壶的朋友说起黑朱泥壶,所谓“黑朱泥”其实就是早期壶商们的炒作产物而已,顾名思义,黑色,就像墨的颜色;朱就是红色或大红色,古时称之为正色,其实这个名字的叫法也有问题,值得商榷,黑就是黑,朱就是朱,何来黑朱泥。
          紫砂史上的乌泥(黑泥)大致有两种,一是泥料中含铁含锰量过高,烧成后色泽乌黑;另一是采用焐灰烧制,胎土本身是普通的紫泥,其原理与中国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这种焐灰鼻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这种黑陶在烧造后期关键是要控制空气的进入量及烟管的排放量,将游离于窑炉内的碳分子吸收到陶胎里而形成,烧成后色泽乌黑光亮,器表有玻璃相形成。而宜兴传统烧制乌泥的方法称焐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宜兴烧制紫砂器一直是用龙窑烧造,因龙窑筑在山坡上,烧造时受天气、火候的影响,常有次品产生,业主往往将那些因受火不均匀,色泽不一致的产品,用谷壳、谷糠把紫砂器掩盖于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前端再复烧一次,由于龙窑的前端温度约九百度左右,升温缓慢,谷壳谷糠缺少足够的氧量而不能充分燃烧,谷壳谷糠中的碳分子被吸入到壶胎里而形成黑色,这种焐灰壶曾一度停止烧造。
         现代宜兴的乌泥也有两种,一是在紫泥中加入大量的氧化锰等氧化金属,烧成后呈乌黑色,显得呆滞,俗称化料乌泥;另一是用谷壳谷糠把焐灰作品填满匣钵内,因其是现代炉窑(推板窑、电窑等)烧造,成品色泽灰而不黑,缺少温润感,壶内往往带有柴火味。这也是鉴别化料乌泥和现代焐灰泥的方法之一。
         焐灰壶其实就是还原焰烧成,也可以说是一种窑变现象,只不过是有意为之,焐灰壶和其它拼配、加化料的乌黑还是有区别的,拼加乌黑料,相对质感较差,颜色呆板妖艳,泡养后易出和尚光,那光泽度是在表面的;而焐灰壶则黑而不艳,犹如上好徽墨,越用越温润。另外焐灰对火的温度要求比较特别,一般来说:清水泥、底槽青作焐灰壶的成功率相对大些,泡养容易出水色;掺和、拼加其它化料色素的可能会出现花肚子和玻化现象,团泥反而很少作焐灰,主要团泥含铁量比较少,而焐灰的着色原理是泥料中的氧化铁在缺氧的情况下(还原气氛)和碳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是黑色的,所以焐灰的紫砂器都是黑色。团泥焐灰后的器表有些干涩、枯燥、难看、色泽不均匀;朱泥类因烧造温度非常敏感、结晶度较高、泥门紧,烧造时容易出现液相状态,因此焐灰成功率几近为零。
          一把焐灰成功的紫砂壶,颜色应该是黑灰透青,青里泛蓝,带有一股烟火味,自然、质朴,并保持原料的颗粒质感。刚开始用焐灰壶泡茶的时候,壶内装满的茶汤过一天倒出来的时候,汤色比较深褐色、浑浊,并带有一股铁腥味,这是因为茶汤里的茶碱和木炭灰中的一些酸性物质中和,部分铁离子被氧化。因此我们把刚买回来的焐灰壶,只要用清水多泡养几天这种现象就会慢慢降低或消除。还有些焐灰壶在初泡次养的时候,壶表偶尔会出现类似金属光泽的斑晕,这主要是砂器在焐灰还原烧制过程中有部分铁离子被直接还原,在水中浸泡后起的氧化反应现象,只需用棉布擦擦即可消除此类斑纹。(此篇日志是应某某论坛某某玩主的疑惑而答)
          注:本文章择住茶云晚-骆老师原创所记
作者: 开心一刻    时间: 2011-1-27 11:24
听说焐灰壶不利于健康,不知道真假?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1-1-27 22:37
其实就是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含量高了一点然后是用强还原的方法烧制的。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24 11:01
好的焐灰壶和紫砂壶是一样的,不会对人体有和茶有不良影响,但是一把好的焐灰壶尤为难得!
作者: 禅茶一味    时间: 2011-3-24 11:41
這不是茶云老師空間里的文章么?
作者: 冰儿    时间: 2011-3-26 19:46
来学习下咯
作者: 舞破寒夜春风    时间: 2011-3-29 17:05
学习了,感谢分享!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31 12:58
回复 冰儿 的帖子

一起学习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31 12:59
回复 舞破寒夜春风 的帖子

一起学习,一起共勉。




欢迎光临 茶派网茶友会 (http://bbs.teap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