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派网茶友会

标题: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石瓢壶集结号) [打印本页]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25 23:10
标题: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石瓢壶集结号)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3 17:23 编辑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准备做一个石瓢壶集结号,大家有石瓢壶的尽管上来跟贴,我先上个高瓢壶,不是石瓢,取其意,做个抛砖引玉先。 石瓢壶亦名石铫,《辞海》里铫的意思是:俗称吊子,一种带柄、有流的烧水器具。苏轼在《试院煎茶》诗里有证: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石瓢壶有壶中君子之美称,典雅、质朴、厚重,线条简洁明快,出水干净利索。从问世以来,被历代名家、艺人所习,被茶人所钟爱。其壶的线面相对来说比较舒展,宜书宜画宜刻,适合装饰,也是书画家和陶刻家的最爱。石瓢壶的美还在于其比例很符合美学角度的黄金分割线,百看不厌,越用越爽。石瓢壶的魅力有如其形如金字塔般令人向往、着迷......
  
                                                 [attach]1856[/attach]

                                                                                      紫泥.全手工高瓢壶。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1-3-25 23:19
壶中君子[attach]1849[/attach][attach]1851[/attach][attach]1851[/attach]
作者: 冰儿    时间: 2011-3-25 23:20
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1-3-25 23:2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样的环境用高瓢泡茶,一乐事!!!
作者: 冰儿    时间: 2011-3-25 23:23
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1-3-25 23:24 编辑
茶云晚 发表于 2011-3-25 23:10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准备做一个石瓢壶集结号,大家有石瓢壶的尽管上来跟贴,我先上个高瓢壶,不是 ...


雨,这石瓢很不错哦!!!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25 23:40
2楼的,好胎土、好刻工。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25 23:46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3-25 23:48 编辑

                                    [attach]1857[/attach]

                                                               福君小石瓢.徐安碧镌刻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1-3-25 23:54
回复 茶云晚 的帖子

很不错的壶,
作者: 丁钊群    时间: 2011-3-26 13:49
学习了!!!!!!!!!!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27 20:07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11 编辑

  [attach]1860[/attach]
       紫泥调砂.子冶大石瓢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31 01:27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46 编辑

       据实物考证,曼生十八式中的石瓢是现存最早的石瓢壶式之一,历代临摹者众多,但各有特点。石瓢壶造型简单,线条流畅,上小下宽,壶嘴挺直但不僵硬,盖钮平淡无奇,但充满拉力,壶把往外拉,角度自然,利于端执,壶底配以三足乳丁支撑,更显稳重端庄,这种看似简单的壶形,其实也是最难处理的壶形之一,设计和造型越是简单的东西想把它简单的表达出来就越困难。

作者: 博士狼    时间: 2011-3-31 05:38
[attach]1883[/attach][attach]1882[/attach]
我也上两壶来学习。。。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31 19:32
回复 博士狼 的帖子

又见子冶,很实用。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3-31 22:18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28 编辑

[attach]1889[/attach]
徐汉棠.紫泥石瓢壶




        此汉棠瓢是徐汉棠在八十年代所制,汉棠瓢的特点就是壶身特别饱满,壶嘴刚劲有力,三足乳丁似围棋子,盖面平整浑厚,古朴稳重。汉棠瓢既有内在的风骨结构又有丰满均匀的外在造型,骨肉亭匀、大气稳重来诠释该壶是最恰当不过了。

作者: 禅茶一味    时间: 2011-4-2 11:18
[attach]1892[/attach]
景舟大口石瓢

作者: 禅茶一味    时间: 2011-4-4 16:52
[attach]1898[/attach]
[attach]1897[/attach]
[attach]1896[/attach]
同为石瓢,然而细节之处的变化,对于紫砂壶来说,韵味截然不同。
比起景舟石瓢的敦厚饱满,高石瓢的挺拔昂扬,子冶石瓢更多的是俊朗雅致。
壶身散发着氤氲光芒,光韵流转,气色动人。
壶身上敛下丰,的流把做工细致,整体比例匀称,器型优美。
壶身上刻有片片竹叶,竹枝自壶把一端伸展开来,绕过壶身,直达壶嘴,壶盖之上可见几片竹叶,整个壶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竹枝之下,几个刚劲有力的刻字绕过壶壶身底部,文化韵味十足。
壶身另一侧虽然只有两片竹叶自壶盖、壶把翻转过来,韵味不减,壶身底部同样刻有铭文。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5 00:31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55 编辑

回复 禅茶一味 的帖子

  刻竹好子冶,附参照图如下:





[attach]1909[/attach]

[attach]1910[/attach]
[attach]1911[/attach]
[attach]1912[/attach]

清.瞿应绍(1778~1849)子冶石瓢壶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5 01:03
回复 禅茶一味 的帖子

谢谢一味的好壶!
不知是拍摄的问题还是角度的问题,从胎土、做工、神韵等来看,你这把景洲矮瓢都不像是顾老的作品,顾壶最大的特点就是清秀脱俗、充满美感,其把传统造型做到了极致,几无可挑剔。能否多上几个不同角度的近照图片来看看。说错勿怪哈......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6 00:10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48 编辑

[attach]1903[/attach]
紫泥.  子冶石瓢壶300CC

[attach]1904[/attach]
   


        瞿应绍(1778~1849),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晚自号瞿甫,又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上海松江人。清嘉道年间贡生,其诗文金石绘画甚佳,最善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师承恽寿平。生平喜收藏古物,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亦善鉴别金石文字。一生制壶不少,直追曼生,其时期正好是文人墨客装饰紫砂壶的时代。他雇用陶工多人制壶,并亲自在壶上画竹写梅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技法独特。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潇洒飘逸。因为瞿应绍是子冶石瓢壶作的开创者,故名子冶石瓢 。
       子冶石瓢壶的特点是三角形的架构,刚劲有力,俊秀挺拔,颇显骨感,是三角形与壶型结合最好的几何壶形之一。子冶石瓢也是挑战艺人技法的经典壶形,要求整体比例严谨,子冶石瓢之所以难做,是在于多个三角体的气韵连接及过渡,嘴把的呼应均衡要连贯一气。我们欣赏子冶石瓢壶就是看它的三角形的壶身与流、的、把之间黄金分割比例,这也是子治石瓢的精神所在。曾有幸上手过几把子冶石瓢,其壶陶刻装饰手法老辣,金石味十足,古朴古韵古风,魅力不减其当年。子冶石瓢的清秀与满瓢的古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紫砂造型艺术的魅力所在。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6 23:14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00:19 编辑

[attach]1907[/attach]
[attach]1908[/attach]
清代. 曼生石瓢壶
[attach]1905[/attach]
[attach]1906[/attach]

现代.复制版曼生瓢


        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是对石瓢壶的最好诠释,曼生石瓢壶一经问世,经历代的名家、艺人、文人演绎,又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大口瓢、霸王瓢、满瓢、高瓢、矮瓢等等。不管其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都根源于陈曼生。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7 23:10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7 23:14 编辑

[attach]1913[/attach]

清水泥 .  满瓢 350CC


作者: 禅茶一味    时间: 2011-4-10 10:15
满盖石瓢,谓之“满瓢”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10 23:46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11 04:37 编辑

[attach]1918[/attach]

紫泥.子冶石瓢320CC


[attach]1917[/attach]
[attach]1915[/attach]

流、把局部特写


       这款子冶石瓢虽说是老调重弹,但是每个作者都加入其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慢慢细品现代子冶石瓢还是蛮耐看隽永的,欣赏子冶石瓢的要点,我个人还是先看壶嘴,这是一把好瓢壶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14 21:59
[attach]1958[/attach]

紫泥调砂.子冶大石瓢800CC


        再来添砖加瓦,这把子冶石瓢壶的尺寸、容量颇大,材质赭紫温润,砂质隐现,造型简练,壶身的曲线流畅柔和,再次展现了子冶石瓢的简朴大方之气。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0 23:57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1 04:22 编辑

[attach]1973[/attach]
老紫泥.子冶石瓢壶280CC


[attach]1972[/attach]





       子冶石瓢壶的三角形几何体,看似简单,这可是检验艺人艺术修为的一道难题啊,古壶的随意和今人的刻意,知其壶意及内涵者能有几人?



作者: 小子青人    时间: 2011-4-23 00:22
[attach]1975[/attach][attach]1974[/attach]东坡石瓢 清水泥
作者: 小子青人    时间: 2011-4-23 00:25
[attach]1977[/attach][attach]1976[/attach]子冶石瓢
作者: 小子青人    时间: 2011-4-23 00:28
[attach]1979[/attach][attach]1978[/attach]海棠石瓢
作者: 小子青人    时间: 2011-4-23 00:42
[attach]1981[/attach][attach]1980[/attach]紫砂胎炉钧釉海棠石瓢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3 15:22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3 15:53 编辑

回复 小子青人 25楼的帖子

       彭城老守壶(亦名东坡石瓢),一直以来只闻其名,不见其壶。据民国.李景康在《阳羡砂壶图考》一书中有提到该壶式:世人不识彭城守。彭城今为江苏省徐州市。宋代元丰元年(即1078年),43岁的苏东坡正官居江苏省彭城县,并以彭城老守自称。苏轼在《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埔家》一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彭城老守本虚名,识字劣能欺项籍。苏轼另有一首诗《次韵僧潜见赠》也有提: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彭城老守也就是苏东坡的另一称号,石瓢壶的最早叫法也是苏东坡。石瓢最早称为石铫,从铫易为陶器,也是见于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东坡石瓢壶和曼生石瓢、子冶石瓢型制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就是壶盖,曼生瓢、子冶瓢都是采用平盖桥钮,而东坡瓢一改其平盖,其盖从壶身延伸至钮,更接近完整的三角形。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1-4-23 16:28
本帖最后由 小雅 于 2011-4-23 16:34 编辑

回复 茶云晚 的帖子

唯圣者能知

作者: 小子青人    时间: 2011-4-24 00:38
[attach]2033[/attach][attach]2034[/attach]牛盖石瓢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1-4-24 01:10
拥有是沉重,欣赏是快乐的
什么时候想放下了通知下哦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4 02:11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4 02:14 编辑

回复 小子青人26楼27楼 的帖子

不错的适用汉棠瓢。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4 02:12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4 02:15 编辑

回复 小雅30楼 的帖子

唯有缘者能得之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4 23:14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4 23:20 编辑

回复 小子青人28楼的帖子

不多见的炉钧釉石瓢,只是现在的工艺没那种味。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1-4-24 23:38
荆溪丸泥过琳琅,堪与鼎璧擅胜场
诗韶自古有佳意,不与凡夫费笙簧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4 23:48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5 00:00 编辑

回复 小雅 32楼的帖子

过过眼    即拥有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1-4-26 09:08
回复 茶云晚 的帖子

     学习了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6 14:35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6 14:51 编辑

回复 小子青人 31楼帖子

        造型多变的牛盖高瓢,虽说此瓢已慢慢脱离传统的样子,但细细品味也有其影子。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8 20:05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8 20:06 编辑

回复 小雅 36楼的帖子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8 20:14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8 20:15 编辑

回复 夜雨 38楼的帖子

夜雨兄,你谦虚了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4-28 23:09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4-29 00:07 编辑

          忙里偷闲,闲中得趣,手机随拍,记录的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生活,素面素心最为真,是紫砂的原色,也是茶人的本色......



[attach]2057[/attach]

黑暗中的满瓢......

[attach]2058[/attach]

底槽清.全手工满瓢

[attach]2059[/attach]

侧面看也不失其壶中君子的风度......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5-2 00:45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5-2 00:47 编辑

       顺祝大家节日快乐!接着添砖加瓦,这是一把介于子冶石瓢和满瓢的石瓢壶,嘴、把有明显的子冶风格,而身筒及的子(壶钮)却偏向于满瓢的那种丰满,此瓢端执舒适,宜玩宜藏宜用......


[attach]2062[/attach]

紫泥.全手工石瓢280cc


[attach]2063[/attach]

从另一面看也是神采奕奕......


[attach]2064[/attach]

石瓢壶的嘴永远是看点......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1-5-2 01:19
可谓温润如君子
作者: 随意~茶香    时间: 2011-5-3 16:57
哇哈哈···养眼了,也学习了。
作者: 博士狼    时间: 2011-5-6 11:09
有空拿回家慢慢学习。。。。。。。。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5-10 04:11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5-10 04:12 编辑

回复 小雅 44楼的帖子

谢谢小雅兄好评!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5-10 20:58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5-10 21:00 编辑

回复 随意~茶香 45楼的帖子

谢谢茶香,一起养壶,一起学习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5-11 21:08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5-13 05:32 编辑

回复 博士狼 46楼的帖子

拿好茶过来  边泡   边喝   边养壶
作者: 博士狼    时间: 2011-5-12 02:56
回复 茶云晚 的帖子

好茶都在老师那里了,还是去老师那行了。
作者: 乌栋    时间: 2011-5-12 13:27
好养眼,好学问,学习来啦。
作者: 茶云晚    时间: 2011-5-15 01:00
本帖最后由 茶云晚 于 2011-5-15 04:09 编辑

回复 乌栋 的帖子

过奖了!谢谢好评,一起探讨研究。




欢迎光临 茶派网茶友会 (http://bbs.teap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