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茶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朱仁民的这一杯茶

来源: 余茶淡饭 2011-12-13 08:53: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仁民的这一杯茶
       但凡去过普陀山莲花岛的游人,都会被竖立在莲花岛800米海上长堤上的花岗石罗汉雕塑所震撼。这是朱仁民先生一人用了十年的时间亲自雕刻出500尊神态各异的花岗石罗汉。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就是他的外公,所以他很自然地竖起了“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这块金字招牌,并为之艰辛创业,成绩斐然。目前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已形成一个由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为主轴的十五个研究所,一个景观研究基地,两家雕塑厂,三家艺术公益机构的文化创意产业。
去年,浙江茶友陈岗邀请我去位于上海浦东的并由他主理的一家茶文化会所,而且是在世博园附近,环境极佳。这家茶文化会所的主题便是朱仁民艺术风情展示。说得通俗点,就是有茶也有艺术。茶友陈岗与朱仁民先生关系非同一般,又加上上海文学创作中心把朱仁民评为“中国当代四位艺术大师”之一,知名度在上海较高,使陈岗萌发了在上海开设一家以朱仁民风情艺术为主题茶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朱仁民,知道朱仁民。无奈我当时由于工作太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未能如愿去小陈的茶文化会所参观和学习。
今年11月中旬,我到杭州灵隐寺参加禅茶文化会议,恰好又遇到同样来参会的陈岗,见面甚为欣喜。临会议结束的一天晚上,小陈特意委托杭州知名茶人阮浩耕老师邀请我和余悦、丁以寿、马守仁等老师一同前往朱仁民先生的工作室把盏参品茗,欣赏艺术。于是,我们一行人在阮浩耕老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朱仁民艺术工作室参观访问。由此,在盏盏香茗弥漫的茶室里,拉开了由茶文化学者与艺术大师的对话的序幕。与其说是在品味茶,不如说是在品味朱仁民的杯茶。
朱仁民先生可谓秉性率真,不拘小节,直来直去。他曾经颓废过,也曾经瘫痪过,但死神没有夺去他的生命,相反使他奇迹般地康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和艺术追求,历经苦难,饱经沧桑。他曾用12年的时间,游走在15个国家和地区,过着乞讨卖画生活,饱受洋人歧视,这些苦难和经历恰恰对他的艺术思想形成以及独特的风格立意,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增强了他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常常对自己说:“我跨越不了前面的大山,只用这些大山之石叠垒‘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的图像,将建筑、景观、雕塑、园艺、文学、哲学、禅宗揉捏一起,以世上最宽口径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对心与物、行与神、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的合一性,将架上艺术搬至象牙塔又将其搬向民众供他们享用。”眼下,在许多地方的景观设计中,都能看到朱仁民独立完成的雕塑、绘画、建筑、景观等杰作。每当朱仁民看到自己作品把自然生态与心灵生态融合到一起,成为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时,他总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有时朱仁民为了完成自己的艺术心愿,每每都是赔钱赚吆喝,自己来呵护自己,这也应了他常说的一句“思想与精神的奉献”。
茶过三巡后,马兄守仁一曲箫声让大家得以片刻的宁静。箫声刚落,掌声最响的当属朱仁民先生。看来这一曲箫声深深触动朱仁民曾经难以忘怀的一种思绪,以至于马兄守仁未能谢幕,无奈,在大家一再要求之下,马兄再次拿起箫管,伴着幽幽的茶香,箫声又一次回荡在不算太大的茶屋里。
曲罢茶登台,众人卸下刚才因箫声而凝重的沉默,举起茶杯,再一次品味起朱仁民心中的那杯茶。了解朱仁民人格的人知道他的豪放雄强与他属于性情中人相关,这在他无数次助办公益的事例中均得以显现。如今在他的品茶室里,我们都受到他的感染,也报以真诚的微笑,于是也就多了一种真情的交流和互动。
舟山是朱仁民的故乡,幼时生活在莲花岛的情结难以使他摆脱对这座岛的苦恋,他想要让整个岛成为一个雕塑公园,再建立一个艺术馆和一个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并实现他极富个性艺术的主张。终于在1996年,朱仁民买下了莲花岛,成为中国第一位‘岛主’。说来也很奇怪,别人可以用岛上旅游资源来赚钱,而当朱仁民终于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岛时,却郑重地在黑色花岗石上刻上“永久免费观光”六个大字。众多人包括他身边的朋友都感到莫名其妙对他说:“有点傻!”。
朱仁民手中有一本书画集《千里饿殍图》。2002年央视曾有电视剧《天下粮仓》开播,剧中有二幅主题绘画巨作,分别是《千里嘉禾图》和《千里饿殍图》,尤以《千里饿殍图》得到众多名家之青睐,因为这幅画很真实地反映当年蝗祸旱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的惨烈景象。许多人一路找到朱仁民要求出巨资收购这幅画,但朱仁民却以10元的价格给了央视作收藏品。过后却自己笑言:“我是不是有点傻帽?”看得出,朱仁民的行事风格看似从容,但从未能厘清自己生活上的小算盘,有时在盘枝错接的生活细节上,常显错位。然而,他对于艺术创作的激情把控毫不含糊,不论从审题、构思到内容,还是从格式、风格到人物造型,最后到整个场景的组合与把控,均显示出大家风范。这也难怪朱仁民在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举办个人艺术历程展时,他的舅舅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为之作序,人文画大师陆严少为之题书“潘家遗风”。能担当“潘家”墨法的殊荣,能传续“潘家”遗风的法脉,也许就是朱仁民梦寐以求的。
挂着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杭州潘天寿环境设计研究院院长的头衔,戴着浙江大学城市景观实习基地主任教授、浙江古陶瓷博物馆馆长的“帽子”,却常常不自觉地扪心自问道“我会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做不了脊梁,做根鱼刺也罢”的悲愿,也许正是这种压力往往会转变成他的动力。朱仁民的心情一向是快乐多于忧郁,无论是做自己的景观设计,还是从事自己的书画事业,或是玩玩自己的雕塑作品,他心里总是充满着自信和谦逊……
看看朱仁民所做的一件件事,就好比一杯杯不同的茶,一经朱仁民大脑过滤后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又恰到好处地冲泡给大家喝,甚至供大家享用。其实,朱仁民的每一杯茶,永远充满着隽永和理性的味道。当下一杯茶,在朱仁民看来永远是引子抑或是一曲序幕,艺术创作永远都是起点。然而朱仁民做事和做人也像一杯茶那样,清澄、透明、飘香,让人看得舒舒服服,实实在在。
“这个时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钱,缺的是思想,是精神,一种大国的文化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也许,朱仁民的这一杯茶足以让更多的人醒悟。(完)

观心斋茶事荟微信公众号

观心斋茶事荟

观心斋茶文化综合平台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最新活动动态。扫一扫立即关注。

茶派网优选茶市微信小店二维码

茶派网优选茶市

茶派网优选茶市,茶派网茶友会社区会员优质佳茗的聚集地。欢迎品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茶派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电话咨询: 1803329081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