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僧茶轶事聆听智慧声音:红尘外的茶香 第四部分
第18节:老竹铺的大方和尚(2)
大方法师只得将蓑衣、斗笠借给他穿戴好。阿泽正要走,大方法师又唤道:“你等一下。”遂从茶桶里包了两大包茶叶拿给阿泽道:“这茶叶,一包给你娘吃,另一包你下次卖柴时带去驿站,寄给九华山隐城寺的大唯法师。”
九华山,隐城寺。大唯法师的侍者将一个竹壳包交给他道:“师父,自八都源里那儿送来一个包儿。”大唯法师接过来,笑道:“噢,师弟今年又炒新茶了,我正愁明天皇上来烧香时没有适宜之物招待他呢。”说着,将竹包中的素茶小心收到一个钧台窑的小瓷瓮中。
翌日,皇上烧香已毕,遣退随臣,来到禅房中小憩。大唯法师早预备了精致的素点与水果,皇上歪身靠在罗汉榻上,拈起一枚枇杷品尝。
大唯法师自风炉上扇滚了水,亲自烹茶给皇上吃。一时水滚,大唯法师擎过一只越窑秘色瓷茶盏,先自铜壶中倒了些水温了盏,再打开瓷瓮,用小银匙舀出少许茶叶放在盏中,又将滚开的水倒入一只越窑长颈汤瓶里,待水温低一些后方缓缓注入盏中。
大唯法师捧着冲好的素茶进与皇上,皇上接过碗来,不禁一声喝彩。只见那瓷盏中的茶汤如一泓秋水,而盏内一圈茶晕似美人微酡,几片茶叶在碗底曼妙地轻轻打着旋儿。
皇上轻啜一口,忍不住又赞,口内茶汤如琉璃般滑润芳美,香气连绵不散。“真好茶也,如此好茶,法师从何得来的?”大唯法师笑回道:“这是老竹铺石板寺那里,我师弟自炒的素茶。”
“哦?为何叫素茶?”大唯法师答道:“这茶叶生长自石板庵外的几株茶树,我师弟每年自采自炒,用来招待寺里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他说制茶时是以一般素心来炒的,而炒茶时所用的又是素的真菜油,故名素茶。有一回我去看望我这师弟,他以此茶招待我,我喝了以后很是喜欢,师弟就每年寄茶给我——这不,皇上现吃的这茶就是师弟昨儿才寄来的。”
皇上点了点头,很是夸赞了大方和尚一番。大唯法师见皇上喜爱此茶,便将余下的茶叶连茶瓮一并送予皇上。
皇上回京后偏赶上政事繁忙,批阅奏折每至深夜,所以特吩咐当差的宦官泡上由九华山带回的素茶润喉提神。
一日,皇上看到奏折中边疆的战事捷报频传,不禁龙颜大悦,命宦官侍候茶来,当差的宦官忙用青花盖碗捧上一盏现泡的热茶来。皇上揭开盏盖才喝了一口,就忍不住皱起眉来,“这是什么茶?”宦官垂手答道:“回圣上,是您向来喝惯的明前雀舌。”
皇上问道:“是不是没小心收好,怎么雀舌跑出这味儿了?”宦官道:“是按平日里的法子收着的,茶没有变味。”
皇上道:“前几日喝的素茶呢?怎么不泡上来?”宦官道:“皇上这几日每夜理政,前儿的素茶已用完了……”
皇上叹了口气,又看看手中的茶盏,无奈道:“如此,你冲一盏滚水来我吃罢。”宦官自捧了盏下去。
三日后,皇上喝白水喝得实在淡而无味,加之政事已处理得七七八八,索性带了亲信的一个侍卫,微服到安徽去访茶。
皇上这一路游山玩水,尝美食,品香茗,好不轻松惬意。只是八都源里地方,既穷且偏,又无车轿可乘,二人步行十余里路,从早上直走到了黄昏时分,几步一歇,才慢慢走到石板庵,即便如此,皇上还是快累瘫了。
侍卫忙上前拍门。一位矮个子的僧人出来开了门,行礼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晚时入寺是烧香还是拜佛?”
皇上本以为能做出素茶这等灵秀好茶的和尚,起码应该身形颀长、面目清秀,可这位僧人既矮又胖,那一双正合着掌的手更是粗短糙黑,再看庙堂,也是破败不堪,皇上心里先存了几分不悦。
却听侍卫答道:“老法师,我与我家老爷来这一带访友,可是赶路心急错过了宿头,可否在寺中打扰一宿?”大方和尚点点头说:“只要施主不嫌庙中寒陋,但住无妨。”皇上这时就是想回镇上住,也没劲走路了,只得跟着侍卫蹭进门去,心中后悔不迭。
|